4月24日,土木工程学院2402班在学院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导师下午茶”活动。班导师张馨月以“凝固的时光,流动的匠心——长春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带领学生讨论长春历史建筑保护,在思想碰撞中探寻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首先,张馨月老师分享了长春城市的发展历程,从工业基地建设到文化保护意识觉醒,再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学们对家乡的变化感到自豪。在讨论长春历史建筑的现状与保护措施时,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这些建筑类型和文化价值的理解,同时也提出了对保护挑战的看法。张老师耐心聆听每位同学的见解,并巧妙融合法规保障、修缮技艺及环境整治等多维度内容,激发同学们对历史建筑保护重要性的深刻思考。围绕“工匠精神”核心内涵,张老师通过长春修缮工匠的口述史视频,展现匠人用传统榫卯技艺修复老建筑的细节。“他们用一把锤子、一块砖瓦,让历史‘活’起来。”张老师以丰乐剧场修缮案例回应:数字化建模与手工技艺的融合,正是当代工匠精神的具象化。现场讨论热烈,师生们纷纷提出‘组建传统技艺学习小组’‘参与老建筑测绘实践’等创新思路,共同勾勒出‘传承+创新’的鲜明实践路径。
然后,师生共同“沉浸式”探讨两个经典案例。在分析市绿化管理中心办公楼修缮时,同学们围绕“风化砖墙修复”和“历史痕迹保留”展开头脑风暴,参考长春市绿化管理中心的做法,提出“3D打印复制构件”和“微环境调控”等创意方案,以期达到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保护修缮的效果。丰乐剧场声学改造案例更引发技术热议——通过模拟测试不同修缮方案的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工匠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种动手体验比课本更震撼!”陈同学兴奋地说。张老师详细阐述了三维激光扫描、BIM建模等前沿数字化技术,并激励学生运用科技手段为老建筑赋予新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张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大家能够学习传承工匠精神,关注历史建筑,弘扬保护意识,积极参与保护实践,为长春历史建筑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表示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创新保护方法,践行工匠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城市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